於荷蘭北海海岸發現的真猛獁象頭顱骨。
真猛獁象有大量的化石紀錄,但卻沒有被石化,而是自其死亡時就已保存下來。原因可能是其巨大的體型及寒冷氣候。故科學家可以對真猛獁象的解剖有詳細的了解[3]。
真猛獁象可以分為兩類(或亞種)。一類生活在北極的高地,另一類則分布較廣[4]。真猛獁象雖然很大,但並非如想像般巨型。事實上,牠們並不比現今亞洲象大很多。成年的雄性真猛獁象高2.8-4.0米,而侏儒化的則有1.8-2.3米高。牠們可以重達8噸。
真猛獁象長有厚厚的毛,毛長達1米,且有內層絨毛,可以抵禦嚴寒。毛皮像麝牛,於夏天可能會脫皮。牠們的耳朵較現今的象小很多,最大的也只有30厘米長。牠們的頭部很高而且尖,在很多石洞壁畫中都描繪成節狀。由於脊骨很長,肩膀上隆起像駝背,可能藏有大量的脂肪。象鼻端的上唇是一塊闊葉,而下唇則像闊及方的蓋。
真猛獁象的牙齒適合吃凍土層粗糙的草,有著較多的托基及較高的牙冠。牠們的皮膚與現今象的差不多一樣厚,但有大量的皮脂腺可以分泌油脂到毛髮上,加強保溫效果。牠們的皮下脂肪層厚達8厘米,功能就像鯨魚的鯨脂一樣。
真猛獁象的象牙長達5米,比普通象牙更為彎曲。象牙的形狀及長度是否其適應性並不清楚,但有指牠們可能利用象牙來清除地上的積雪尋找食物。另外,很多標本的象牙面上都有磨損,可能是有很多動物寄住在其象牙上。